一、流量池玩法
這個玩法最大的特點就是 多層次,最外層是流量池,內部是核心用戶層。
你以為你是社群中的一員,但其實你只是流量池中的一條小魚。
這種玩法在 教育行業特別盛行,主要流程為:
低價/免費課程(講座、直播)引流建群,群內有助教/管理員負責跟進服務,并進行付費課程的推廣,并將付費用戶轉移到核心群。在低價/免費課程(講座、直播)周期內,群內相對活躍,運營答疑,課程介紹等相對及時。課程一段時間結束后,群的活力基本開始歸零。
之后管理每天發一個日報,尾部夾雜著新課程的推薦,基本沒有其他的運營痕跡。然后對新課程感興趣的群員,掃碼加入新群,開始了新的輪回。
這種玩法,有幾個關鍵點。
1、免費課程/低價課程,要具備一定的吸引力,而且要能夠為付費課程做鋪墊。
2、付費群/核心群內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打法。運營要隨時跟進,答疑解惑,要有行業大V分享背書等。如果是教育行業,則還要有運營(助教)負責課程跟蹤、催繳作業、點評作業等,一些列提高用戶體驗的流程,以提高復購率等。
3、一輪收割之后的非核心群,也需要一定的管理。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,每天發發日報,把發廣告的、違規聊天的及時踢出即可。
我加入的某易云課堂引流群,現在每天的內容就是發發日報,尾部夾帶著新課程的引流鏈接。再無其他。
二、瘋狂建群割韭菜型玩法
這可能是多數運營、領導、老板最熱衷的模式了。
種子用戶(管他是不是真種子,有人就行)打底,利用誘餌引導新用戶入群,入群后要求轉發海報并提交人工審核,審核后發布獎勵。然后新用戶入群,轉發,審核,發布獎勵并持續裂變下去。
這個玩法的關鍵就在于如何讓用戶轉發海報,并持續引入新流量。
等到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后,就開始收割韭菜。
先不說精準與否,留存如何,活躍如何,就這樣一套玩法下來,看著那不斷走低的拉新成本,看著一個個百人群搭建起來,老板心里就一個字“爽”。看著,就是互聯網人該干的事兒。
那么這種玩法有什么缺點呢?
1、不可持續
通過誘餌裂變出的群,如果誘餌設置不得當,極易引來大量“羊毛黨”。無論是活躍還是轉化率都非常低,而且一旦獎勵到手,即退貨或進入沉默,無法進行持續運營。
2、效果難把控
真正具有實操經驗的運營肯定會知道,搞10次類似的活動,能夠裂變成功1次就相當了不起了。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使用這類玩法,用戶對這類活動的參與意愿越來越低,裂變的難度越來越高,效果也越來越難以把控。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成功案例,但實際上還有更多的失敗案例,只是我們無從知曉而已。
有因為玩法流程缺陷,用戶無法正常入群失敗的;有誘餌不知所云,用戶毫無興趣,最終入群者僅僅幾個人或幾十個人的;有誘餌設置太好,羊毛黨蜂擁而來,分分鐘虧了老板幾十萬,運營被“追殺”的;有眼瞅著K因子不錯,要爆發了,立馬被微信封殺的。
關于那些失敗的案例,如果你可以看到,一定記得收藏好。 失敗的案例,遠比成功案例對你的幫助更大。
我加入某韭菜型玩法的社群,裂變過后群內開始瘋狂電商廣告轟炸,一天幾百條商品推薦信息,還時不時的@所有人,除了賣家其他人基本不說話。這樣的群,能持續多久呢?
我要退群了。
三、人設型玩法
這種玩法是社群運營幾種玩法中最“重”的一種了。 它講究的不是什么“短、平、快”,而是“慢”,慢慢地去打造人設,建立與用戶之間的 信任感。
這種玩法不需要花費太多心思去裂變,去拉新,重要的是 打造人設,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,有價值的IP,然后吸引對你感興趣人來加你,來加入你的社群。
這種玩法適合 淘系電商的私域流量,適合明星的粉絲群,適合產品的用戶群等,通過打造個人IP,來慢慢培養感情。
舉個例子,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。
關于我們:
Infocode藍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功為多家世界財富500強企業以及其他著名品牌提供優質服務,是您靠譜的互聯網開發供應商。
服務客戶遍及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深圳、廣州、天津、青島、南京、寧波、蘇州、無錫、廈門、重慶、西安等大中型城市及地區 ? ?為您提供:微信開發,H5開發,小程序開發,H5外包,H5商城開發,小程序商城開發,網站開發外包,H5游戲開發,小程序開發外包,小程序設計、APP開發外包,UI設計,SEO優化,SEO外包,視頻后期制作等優質服務